辣椒侵染性病害诊断及防治(细菌性病害)


1.疮痴病

【病原】野油菜黄单孢杆菌辣椒斑点病致病变种,属细菌。

【症状】又称细菌性斑点病,可为害叶片、茎蔓、果实及果柄等。幼苗发病,子叶产生银白色小斑点,渐呈水渍状,后发展成为暗色凹陷斑。叶片染病,初现许多圆形或不整齐水浸状斑点,黑绿色至黄褐色,有时出现轮纹,病部隆起,呈疮痂状病斑大小0.5~15mm,多个病斑可融合成较大斑点,引发落叶。茎蔓染病,病斑呈不规则条斑或斑块,后木栓化或纵裂为疮痂状;果实染病,出现圆形或长圆形病斑,稍隆起,墨绿色,后期木栓化。





【发病规律】病原细菌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,成为初侵染源。该菌与寄主叶片接触后从气孔侵入,潜育期3~5天。病菌在细胞间隙繁殖,致表皮组织增厚形成疮痂状,病痂上溢出的菌脓借雨滴飞溅或昆虫传播蔓延。此病多发于高温多雨七八月间,尤其是暴风雨后容易流行。发病适温为27-30℃,高湿持续时间长、叶面结露对该病发生和流行至关重要。

【防治方法】

1)农业措施。选用抗病品种,如早丰1号、长丰、湘研3号、5号、6号、16号、20号,湘运3号等。实行2~3年轮作。雨后及时排水,加强中耕除草,棚室栽培注意通风降湿。

2)种子消毒。先把种子用清水浸泡10~12h后,再用0.1%硫酸铜溶液浸5min,捞出后拌少量草木灰或消石灰,使其近中性再行播种,也可用52℃温水浸种30min后移入冷水中冷却再催芽。

3)化学防治。发病初期和雨后可采用以下药剂防治:20%噻菌铜悬浮剂1000~1500倍液、3%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-800倍液、47%春雷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、50%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500~2000倍液、45%代森铵水剂60倍液、36%氧化亚铜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、72%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等,兑水喷雾,每7-10天喷1次,连续防治2-3次。


2.细菌性叶斑病

【病原】丁香假单孢杆菌,属细菌。

【症状】主要为害叶片,叶片发病初呈黄绿色不规则水浸状小斑点,扩大后变为红褐色或深褐色至铁锈色,病斑膜质,大小不等不规则。该病一经侵染,扩展速度快,严重时叶片大部脱落。细菌性叶斑病病健交界处明显,但不隆起,此点区别于疮痂病。




【发病规律】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于种子上越冬。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,从叶片伤口处侵入。发病适温为25-28℃,最高35℃,最低5℃,相对湿度高于90%易流行。通常辣椒连作或与甜菜、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地发病重,雨后扩展迅速。东北及华北地区通常6月始发,7~8月高温多雨节蔓延快,9月后气温降低,扩展缓慢或停止。

【防治方法】

1)农业措施。避免连作,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,覆盖地膜,雨季注意排水,避免大水漫灌。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或及时深翻。

2)种子消毒。播前用种子重量0.3%的50%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或50%敌克松可湿性粉剂等拌种。

3)药剂防治。发病初期和雨后可采用以下药剂防治:50%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14%络氨铜水剂300倍液、50%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600~1000倍液、20%喹铜水剂1000-1500倍液、77%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-500倍液、20%噻唑锌悬浮剂600-800倍液、20%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-800倍液、72%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等,兑水喷雾,每7-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-3次。




已浏览过的商品

暂时没有历史浏览记录
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最新新闻 友情链接 帮助中心
      
@ 2016~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(本站logo和图片都已经申请保护,不经授权不得使用)
本站的顾客和商家个人信息将决不会泄漏给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

有任何购物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 | 电话:020-31568873 |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 9:00-18:00  


广州农易通现代农业有限公司
粤ICP备17008006号-1